Aninga

“勿惋惜,勿嘲笑,勿憎恶,唯求理解。”

关于Elisabeth的一点点碎片

这一段刚好讲到现代文学,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一点:

伊丽莎白与死神的每一次见面,是因为事故受伤/偶然碰见等等原因不得不见面,即外部原因;
而鲁道夫是从小刻意的寻找/遇见,这里面有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。
伊丽莎白是一直追求自由的,她坚强不示弱,她是一个完整的灵魂;
而鲁道夫,可怜的鲁道夫,是破碎的,不完整的。他一直有对死的渴望,他需要从死亡这里得到最深处的、本我的慰藉。

伊丽莎白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人物,而鲁道夫是一个更加现代(甚至有点表现主义?的形象塑造。或者说,像母亲的鲁道夫,实际上伊丽莎白身上隐藏的缺口的延续与显现化?19到20世纪的时代巨变是不是这个缺口产生的原因之一呢?

今天又是在胡搞文本解读呢!

评论

热度(1)